风水是古代先民为选择理想的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早在原始社会,风水现象就已产生,其历史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人类取落的发生早期。 中国风水文化,实质是中国人在居住问题上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死总是以及人的生死与建筑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一旦诞生,就自然地产生了人类的生存活动及其死亡与自然环境和随后发生的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一种关系,这是一种天人关系、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风水观念及其在建筑艺术中的运用,体现出中国人所一向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居住环境以及由活人所联想的死人与自然环境、墓葬形式之间的和谐境界。 风水强调“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观念并行不悖的文化思想,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民居、村落、城市及葬地环境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风水”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最早见于《葬书》。《葬书》是一部专论如何选择葬地环境的著作,书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首次提出了明确的以“藏风”、“得水”为条件的“风水”概念,为后世的“风水”概念所传承。 |